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5月15日起浙江ETC按實際行駛路徑收費
2015-05-14 
   ETC學會認路,我省高速公路明起不再按最短路徑收費

   上高速,走多少路收多少費

   本報通訊員 沈公 本報記者 林燕

   從蕭山東到嘉興尖山,走同樣的路線和路程,林先生使用ETC,可能反而要比在窗口取卡要貴出一些錢。但從明天開始,林先生不會再遇到類似情況了。

   昨天,來自省公路局消息,我省將對行駛高速公路的ETC車輛,按實際行駛路徑計算并收取車輛通行費。一直令人關注的ETC路徑識別技術難題,終于得以破解。根據(jù)省交通廳和省物價局聯(lián)合發(fā)文,ETC車輛可按實際行駛路徑收費,走多少路,繳多少費,更科學合理。
   

   按最短路徑收費為何高過實際路徑收費

   浙江車主很糾結

   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ETC開通后,有車主發(fā)現(xiàn),走同樣路程路線,用ETC和取卡(復合式卡),高速公路收費出現(xiàn)差異。

   浙江車友們反映最多的是諸永高速。據(jù)了解,2010年諸永高速全線開通后,從杭州到溫州有三種選擇:走甬臺溫、金麗溫或諸永高速。以一類車為例,走諸永高速323公里,需要195元;走甬臺溫是356公里,需要185元;走金麗溫高速是396公里,只需180元。由此可見,諸永高速雖然路徑最短,但由于其中所建隧道橋梁眾多,收費反而最高。

   錢江晚報曾對此進行過調(diào)查報道(見錢江晚報2013年8月23日A3)。出現(xiàn)差異的原因是ETC按照最短路程收費,而取卡是按照實際路程來收費。那么,為什么ETC不能按實際路程收費呢?據(jù)了解,我省及全國的ETC技術系統(tǒng)無法識別通行路徑。省公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當時無法識別路徑的情況下,按最短路徑計算相對合理。因為人們出行一般偏向于選擇最短路徑,按照最短里程算,對司機而言,多數(shù)情況下是合算的。但隨著我省道路日趨復雜,部分高速公路有大型的隧道、橋梁,因其建設難度大、投資較大、維護成本高,除基本里程費外,實行疊加收費。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使用ETC的司機而言,部分站點間按最短路徑收費反而不便宜了。

   ETC按實際路徑收費為何晚了兩年多

   “難”點在哪里

   從2012年5月15日,我省高速公路開始實施按實際行駛路徑收費。車輛駛入高速公路網(wǎng)至駛離之間通行經(jīng)過的路線,為車輛實際行駛路徑。借助于全省高速公路使用的復合通行卡,記錄車輛在路網(wǎng)內(nèi)實際行駛的路徑信息,在每個高速交叉口均有信號發(fā)送到復合式卡內(nèi),復合式卡會記錄下所走的路,在收費時即可識別路徑。根據(jù)這些信息結合相關通行費費率參數(shù),計算出應繳納的車輛通行費。

   而ETC按實際路徑收費晚了兩年多,原因在于我國的ETC國標采用的是5.8G頻段短程通信技術,技術精度高,安全性好,但識別范圍僅20米以內(nèi),主要適用于收費車道低速通行的環(huán)境。以往,ETC技術系統(tǒng)在主線車輛高速行駛的情況下,無法識別通行路徑。不僅在浙江是這樣,在全國范圍的高速也是如此。

   為了讓ETC按實際行駛路徑收費,我省交通部門花的心血不少。2014年初,專項課題通過中期鑒定后,立即組織應用成果,在全省高速公路范圍開展路徑識別系統(tǒng)的建設。雖然要求高、時間緊、施工難度大,但各路段都在整體推進;同時通過與周邊省市協(xié)調(diào),我省順利完成所有合建省界收費站應用的調(diào)整升級。2014年10月,全省路徑識別系統(tǒng)建成,12月投入模擬試運行,通過近5個月的試運行,系統(tǒng)各項功能穩(wěn)定可靠,具備了ETC車輛按實際路徑收費的技術條件。

   在剛下發(fā)的《浙江省高速公路實行按實際行駛路徑收費暫行規(guī)定(2015年修訂)》中,復合通行卡或電子標簽(即ETC)作為高速公路一般的通行憑證,具備記錄路徑標識信息的功能。每次使用時,以通行卡內(nèi)或ETC內(nèi)記載的路徑標識信息,確定車輛實際行駛路徑。5月15日起,全省高速公路實施所有車輛按實際行駛路徑收費。也就是說,ETC終于可以與復合通行卡一樣,走多少路,收多少費。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