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讓道路命名彰顯文化底蘊
2015-07-27 
        7月23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民政局了解到,本著“尊重歷史、照顧習俗、含義健康、內(nèi)涵豐富、一路一名、南北為路、東西為街、好找好記”的原則,該局擬對賽罕區(qū)內(nèi)25條道路的地名進行命名更名,經(jīng)過實地調(diào)研,反復研討,聘請專家論證,初步確定了這25條道路的新地名。為了做到集思廣益、擇優(yōu)而從,該局現(xiàn)通過本報將擬命名更名的道路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時間為7月23日~8月15日。(7月24日《北方新報》)

        

        呼和浩特市25條道路命名面向群眾征求意見,筆者認為,此舉值得稱贊。在確定路名過程中,傾聽民意不僅可以發(fā)揮公眾的積極性,更可以挖掘城市特色和傳承城市文化,道路命名應有城市文脈傳承底蘊。

        城市路名是一種標記符號,反映出人們感知、認同、希冀的感情。有人說,如果把一座城市的歷史比作鴻篇巨制,那么城市的街巷路名便是最好的章回佳題。的確,路名是城市空間的無聲向?qū)В彩欠从吵鞘酗L貌、展現(xiàn)其文脈傳承的窗口。

        有許多城市的路名特色鮮明,如長沙的芙蓉巷、荷花池,杭州的孩兒巷、清河坊,不僅意蘊、內(nèi)涵深遠,而且聽上去古意氤氳、百轉(zhuǎn)千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不少地方新建了很多道路、街巷,有的城市曾創(chuàng)下一年新出現(xiàn)500多個新路名、地名的紀錄,導致不少道路的命名都很俗套、雷同,不能反映城市文化底蘊。甚至有一些地方將道路命名權(quán)進行拍賣,最后道路被冠以企業(yè)名稱,使得城市特色隨之流失,城市文化根須因此被割斷,陷入千城一面的境地,讓人唏噓。

        筆者呼吁,城市新建道路、街巷命名可以借鑒呼和浩特市的做法,廣泛征求意見,讓道路命名彰顯更多城市文化底蘊。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