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外暢內序”“互聯互通”交通新格局
2016-05-20
(原標題:打造“外暢內序”“互聯互通”交通新格局)
打造“外暢內序”“互聯互通”交通新格局
“十三五”時期,浙江交通將繼續(xù)深入推進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大水運、大物流現代交通“五大建設”,構建引領都市經濟、海洋經濟、開放經濟、美麗經濟發(fā)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在這一過程中,溫嶺交通將緊緊圍繞臺州市“一都三城”發(fā)展定位,著重抓好快速交通、現代交通和城市交通,加快構建“三區(qū)融合、三市同城、三帶協同”的發(fā)展大格局,推動溫嶺從縣域城市向區(qū)域都市邁進。
溫嶺交通的發(fā)展,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呢?記者就此與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林夏法進行了訪談。
交通建設成效較為顯著
記者:過去的幾年,溫嶺的發(fā)展非???,包括道路的建設,撇去局部不說,從全市總體來看,路更寬、路面更平坦了。不過,這些只是一些直觀的感受,能否請林局長詳細介紹一下近幾年溫嶺交通的變化都有哪一些?
林夏法:“十二五”時期,是溫嶺公路建設史上投入最大、發(fā)展最快的一個時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完成投資75億元,投資總額較“十一五”期間的23.72億元增長近3倍。104國道澤國段復線、81省道松門過境段、76省道澤坎線溫嶺城東段高架工程、104國道路橋桐嶼至溫嶺澤國段、75省道南延溫嶺段等重大交通工程相繼建成并通車,新增高等級公路40多公里,極大地完善了溫嶺市的路網結構。
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15年,我局按照“做實四個續(xù)建、做深三個開工、做細四個前期”的年度交通建設總目標,全年累計完成交通投資總額達23.39億元,較2014年同比增長33%,創(chuàng)歷年最高。其中,沿海高速公路完成16.52億元(計劃15億元),其他交通重點工程完成6.87億元(計劃6.2億元),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比如,81省道溫嶺段改建工程,完成率達127%;104國道大溪段改建工程,完成率達105%;路橋機場至溫嶺新河公路改建工程,完成率達103%;竹蓋線二期,完成率達150%。從大交通的格局來看,以后我們的出行會越來越便利。
另外,農村公路相當于全市骨干路網的毛細血管,能大幅度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為主干道路減輕交通壓力,也能讓農村群眾享受交通設施改善帶來的更多好處。因此,農村公路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去年共完成箬興路、大松線、西七線等60公里農村公路路面的維修,完成1條縣道3條鄉(xiāng)道5條村道技術等級提升33.7公里,完成安保工程14公里、危橋改造30座、公交候車亭50個,并積極探索農村公路管理示范村創(chuàng)建,繼續(xù)推進省規(guī)范化養(yǎng)護站建設。
交通短板問題依然突出
記者:經過“十二五”時期的發(fā)展,溫嶺交通基礎設施總量、交通投資支撐經濟發(fā)展能力、交通綜合服務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但讓市民們感觸很深的一點就是,路雖然比以前寬了,但越來越堵,這與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有關,恐怕也與交通網絡不完善有分不開的關系。
林夏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交通運輸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出行服務需求相比,與打造15分鐘上高速、30分鐘臺州“三市同城”交通圈的要求相比,溫嶺的交通短板問題確實依然突出。特別是內外交通網絡不完善、公路技術等級偏低、綜合運輸體系不健全、交通發(fā)展方式不集約等問題較為突出。
“十三五”期間,我們將緊盯全市與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堅持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加快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設,加快完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提升綜合交通運輸供給能力和服務品質,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能、群眾滿意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交通運輸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找準“短板”。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基礎設施總量還顯不足,路網規(guī)劃有待完善。我市目前的公路密度為2.32公里/平方公里,排全省各縣市第二,但道路高等級率、復線率均較低,二級以上公路占總里程13.38%,低于臺州市平均水平15.9%。對外交通仍是
制約瓶頸,重要城際通道能力不足,運輸效率低,城區(qū)至高速公路缺乏快捷通道。
另外,運輸銜接轉換不暢、城鄉(xiāng)發(fā)展差異仍舊存在、運輸服務品質仍然較低等問題,也都是亟須解決的。
構建“外暢內序”交通網
記者:我們正視這些短板,接下來該怎樣去補齊?
林夏法:“十三五”期間,溫嶺將加快大路網建設,著重抓好區(qū)域快速交通項目、現代交通項目和城市交通項目建設,著力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在路網建設上,從加快交通骨架網絡建設向強化與周邊區(qū)域聯系、提高互聯互通水平轉變。二是在發(fā)展模式上,從提升單一運輸方式能力向加強綜合運輸銜接協調、提升綜合交通整體效率轉變。三是在發(fā)展領域上,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向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推進智慧、安全、綠色發(fā)展轉變。
根據全市建設大交通的新理念和構建“外暢內序”“互聯互通”交通路網的新要求,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完成投資超200億元,打造市域交通“六縱四橫”格局。同時,大力發(fā)展“大路網、大港口(龍門港)、大水運、大物流”等綜合交通平臺,加快構建水陸空綜合交通體系,縮短我市與臺州市、浙江省的交通條件上的差距,補齊短板。
具體來說,要著力構建“外暢內序”的交通路網,將從加快綜合交通骨架網絡向強化與周邊區(qū)域聯系、提高進出互聯互通水平轉變。
“外暢”是要加快改善對外交通。為此,將規(guī)劃建設兩橫三縱5條快速通道。其中一橫是甬臺溫高速至沿海高速連接線,爭取臺州繞城高速線位南移。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有效打通我市東西兩條高速,即沈海高速(甬臺溫)和沿海高速,形成快速路網;二是列入高速公路建設后,由國家進行投資,可以減輕市財政的資金壓力。另外一橫是G228國道,形成多條東西走向快速通道。三縱分別為臺州中央大道溫嶺段(也叫路澤太快速道)、沿海高速和市域鐵路S1線。
“內序”則要把東、南、西、北4個方向都打通。向東重點推進81省道改建工程,使東部新區(qū)、龍門港和市區(qū)緊密連接;向南重點推進81省道支線、76省道溫嶺岙環(huán)至玉環(huán)龍溪段改建工程,連接石塘、城南等交通末端;向西開工建設大麥嶼疏港公路,使得塢根、溫嶠西部等地區(qū)也有高等級公路;向北加快機新線建設,增加溫嶺市北部至路橋椒江的通道。
同時,進一步實施公路“雙提工程”,即實施主干道提速、公路等級提標。“十三五”期間,將實施橫湖路、澤太一級公路、迎賓大道等3條主干道路提速,加快市區(qū)往火車站和臺州市區(qū)方向的通行速度;繼續(xù)實施好竹蓋線等公路提標改造,力爭二級以上公路占比達到18%,縮短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記者:今后的目標非常明確,前面我們也提到,農村公路同樣是交通建設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在這一方面,有什么樣的計劃呢?
林夏法:今年會全面提升農村公路整體路況及服務水平,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使城市與農村、中心鎮(zhèn)與中心村實現連接。主要是推進農村公路等級提升50公里、路面維修80公里、安保工程40公里、危橋改造30座、新建農村公路候車亭30個,繼續(xù)實施聯網公路建設10公里,推進邊坡危巖、臨水臨崖、鄉(xiāng)村危橋安全隱患整治。
另外,投資3300多萬元對西七線、橫淋線、坦龍線、溫大線、山金線等7條農村公路共計20公里開展大中修;投資1400多萬元對高等級公路大松線橋頭跳車進行病害處理及石粘互通、南環(huán)、東環(huán)匝道進行砼(混凝土)罩面;投資500多萬元對病害橋梁進行安全隱患整治;投資200萬元對城東高架、東環(huán)高架及大石一級公路等3個涉及學校、民居點位安裝隔音屏。
同時,在鞏固公路“四邊三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多城同創(chuàng)”工作,繼續(xù)開展公路綠化增密,建立“兩路兩側”長效治理機制,提升公路美化、潔化水平。積極探索公路養(yǎng)護政府購買服務新模式,實現公路保潔全天候、管養(yǎng)全覆蓋。
本文來源:浙江在線-溫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