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在“唯一”中創(chuàng)造“第一”
2016-10-10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在“唯一”中創(chuàng)造“第一”)

        今年國慶節(jié)前夕,世界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主橋橋梁全面貫通。這讓堅守近6年的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格外激動。

        “每逢關鍵時刻,黨組織始終是團隊的主心骨,黨員始終是沖鋒在前的戰(zhàn)士,引領著4000多名員工堅守‘建百年大橋,創(chuàng)一流工程’的共同信念為國爭光?!绷著Q說,在港珠澳大橋之前,中國工程師沒有做過外海沉管隧道,“我們就是要用中國人的勇氣和智慧,去攻克世界級難題,在‘唯一’中創(chuàng)造‘第一’?!?br />
        港珠澳大橋是迄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島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橋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在軟地基上建成世界上最長、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并在水深10余米且軟土層厚達幾十米的海中建造兩個離岸人工島,實現海中橋隧轉換銜接。國外公司認為建成島隧工程至少需要10年,中國建設者卻要在6年內完工,很多國際知名的工程承包商望而卻步。

        早在2008年,林鳴就提出利用大型鋼圓筒進行外海快速筑島的設想,將一組巨型鋼圓筒直接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砂形成人工島。2011年5月15日,西人工島第一個鋼圓筒穩(wěn)穩(wěn)插入海底30多米深處,垂直精度完全達到設計要求。2011年12月21日,東人工島最后一個鋼圓筒振沉完成。建設團隊僅用221天,就將120個巨型鋼圓筒圍成了兩個海上“小長城”,使“當年開工、當年成島”提前成為現實。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目前的剛性、柔性沉管結構體系都僅適用于淺埋隧道,如應用于本項目,必須在管頂回填輕質填料,大約要增加近1年工期和數億元投資。林鳴和他的團隊需要尋求新的路子。

        經過一系列實驗和研究,技術團隊于2012年12月提出半剛性沉管結構方案。近些年,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幾家外國公司手里。面對技術封鎖,林鳴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研發(fā)大型專用設備,并借此提升中國海工裝備制造能力和水平。于是,他把目光轉向了在中國交建內部進行資源整合,依托上海振華重工的研發(fā)制造能力,生產出高性能平臺式拋石整平船“津平1”,很好地克服了水流波浪的影響,滿足了沉管基床施工“毫米級”精度要求。

        經過數年的努力,林鳴帶領團隊研制了十幾項國內首創(chuàng)、世界領先的先進技術和大型專用設備。

        2013年5月2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E1沉管出塢浮運,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施工開始了“首場秀”。在E1沉管最后一輪沉放后,檢測卻顯示管艏與暗埋段匹配端高程誤差竟然達11厘米。

        林鳴帶領決策組迅速分析情況,查明了基床上的淤泥是造成沉管對接誤差的原因,在4日凌晨1點安排潛水員進行清淤作業(yè)。從5月2日上午沉管出塢開始,林鳴一直堅守在施工現場,和現場指揮、操作人員討論編隊、浮運、轉向、系泊、沉放等一系列細節(jié),下達各種指令,沒有合過一次眼。

        5月6日上午10時,經過96個小時的鏖戰(zhàn),E1沉管順利安裝就位,世界最大的沉管圓滿完成了與西人工島的“海底初吻”,創(chuàng)造了中國外海沉管隧道的先河。至此,建設者們已經完成E28節(jié)沉管的浮運安裝,建成沉管隧道長度達4860米,各項指標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過去幾年,林鳴和他的團隊先后攻克一系列世界級難題,申報專利400多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階段性成果。

        “作為央企的一名黨員,我將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更好地建設港珠澳大橋工程,為黨的事業(yè)作出新貢獻?!绷著Q說。(經濟日報記者齊慧通訊員林彥臣)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在“唯一”中創(chuàng)造“第一”)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