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探訪舟山跨海大橋-金塘大橋博物館
2017-06-16 
        (原標題:全國知名網媒探訪舟山跨海大橋-金塘大橋博物館)

        東方網記者魏政6月15日報道:今天上午,全國知名網媒岱山行記者團實地探訪了舟山跨海大橋-金塘大橋博物館。該連島工程是中國最大的島陸聯(lián)絡工程,由岑港大橋、響礁門大橋、桃夭門大橋、西堠門大橋和金塘大橋五座跨海大橋及接線公路組成,全長約50公里。工程于1999年動工,歷經十年建成,2009年12月25日全線通車,為加快舟山群島開發(fā)開放打下了良好的交通基矗

        在展館內,博物館負責人向記者們詳細介紹了西堠門大橋和金塘大橋建設的過程。其中,西堠門大橋是世界上首座分體式鋼箱梁懸索大橋,在建設中攻克了直升機牽引懸索橋先導索過海、大跨徑橋梁抗風等多項關鍵技術;實現了懸索橋主纜1770兆帕高強度鋼絲國產化,并首次采用了鍍鋅鋼絲。

        據了解,西堠門大橋位于受臺風影響頻繁的寬闊海面,對空氣動力穩(wěn)定性能要求極高。為此,設計團隊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研究,同濟大學還專門為此設計了1:208的全橋氣彈模型,用于風洞實驗。

        最終,大橋鋼箱梁被設計成中央開槽的雙箱分體式斷面,并結合多種措施,成功解決了抗風穩(wěn)定性問題,使得大橋顫振臨界風速達到88米/秒以上,可抵御百年一遇的17級臺風。工程建成后,已經歷過最大風力13級的實測考驗,大橋巋然不動。

        金塘大橋由主通航孔橋、東通航孔橋、西通航孔橋、非通航孔橋以及金塘側引橋、鎮(zhèn)海側淺水區(qū)引橋和岸上引橋組成,全長26.54公里,由于施工難度大,全橋均采用樁基矗

        圖片說明:鋼錨梁加鋼牛腿組合

        展館負責人介紹,在索塔的拉索錨固段,是一個將斜拉索的局部集中力安全、均勻的傳遞到塔柱的重要受力構造,鋼錨梁作為斜拉索錨固定系統(tǒng),設置在上塔柱中,承受斜拉索的平衡水平力。由于過去設計的鋼錨梁只適用于平行索面斜拉橋,不能用于空間索面斜拉橋,故金塘大橋設計時采用了“鋼錨梁加鋼牛腿組合形式”作為斜拉索錨固結構,而這一設計為國際首創(chuàng)。

        今年4月,浙江(舟山)自貿區(qū)正式掛牌,跨海大橋將在舟山群島新區(qū)“三海聯(lián)動”,“一帶一路”港口經濟圈的建設中發(fā)揮其自身更加巨大的作用。

        (原標題:全國知名網媒探訪舟山跨海大橋-金塘大橋博物館)

        本文來源:東方網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