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更要民心通——中國企業(yè)建設“中巴友誼路”紀實
2015-12-16
原標題:道路通,更要民心通——中國企業(yè)建設“中巴友誼路”紀實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齊中熙)“作為巴中兩國之間唯一的陸路通道,喀喇昆侖公路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不少人都稱之為巴中友誼的象征。在我看來,是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通了巴中兩國之間的友誼命脈?!币了固m堡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巴基斯坦前駐中國大使馬蘇德·汗說。
中國企業(yè)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援建,到新世紀的再建,讓喀喇昆侖公路成為中巴兩國經濟和人民的紐帶,被稱為“中巴友誼路”。
“地質災害博物館”上修公路
修建喀喇昆侖公路的歷史還要從“中巴經濟走廊”計劃說起。“中巴經濟走廊”北起中國新疆喀什,南達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全長3000公里,是一條包括公路、鐵路、油氣和光纜通道的貿易走廊和經濟動脈,因其連接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故被稱為“一帶一路”的“樞紐”和“旗艦”。
“要將中巴經濟走廊計劃付諸實踐,需要中國參與巴基斯坦基礎設施、能源資源、農業(yè)水利等諸多領域的投資和建設,打通陸路通道是其中的關鍵一步。”中國交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孫子宇說。
喀喇昆侖公路的修建歷史堪稱傳奇。1966年至1978年,中國應邀援助巴基斯坦建起了這條巴北部地區(qū)唯一的對外經濟生命線。1032公里的喀喇昆侖公路,穿越喀喇昆侖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西端,經過中巴邊境的紅其拉甫口岸,將中巴兩國緊緊相連。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海外事業(yè)部執(zhí)行總經理王京春介紹,喀喇昆侖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越邊境的道路。因道途艱險,喀喇昆侖公路周邊也有“地質災害博物館”之稱。上世紀公路始建期間,中巴兩國共有700多名建設者為此獻出了生命。
克服艱險再貫通
幾十年來,喀喇昆侖公路為推動中巴兩國的商貿往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經過30多年的侵蝕和損毀,喀喇昆侖公路已無法滿足通行需求。2006年,中國建設者再一次接過了貫通喀喇昆侖公路的建設大旗,改擴建工程全長335公里。今年9月,喀喇昆侖公路北段全線建成、再次貫通。
“2006年改擴建工程開始,中交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設計施工組織,應對高原凍土、雪崩、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等高海拔建設難題,但在施工中還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情況?!敝薪患w中國路橋副總經理杜飛回憶說。
2010年,正在進行改擴建的喀喇昆侖公路中段地區(qū)河岸發(fā)生大規(guī)模山體滑坡,在已建成道路段形成了相當于4個西湖大小的堰塞湖,正在改擴建的喀喇昆侖公路被截成兩段、20多公里的道路被淹沒。
喀喇昆侖公路改擴建項目總經理龐明說,他們請了國內很多專家去考察論證,最終及時對公路堰塞湖段進行改線處理,在群山間新建了5條總長7公里的隧道,成功解決了堰塞湖難題,這5條隧道也被命名為“中巴友誼隧道”。
道路通,更要民心通
道路聯(lián)通,更要民心相通??龉返挠绊憛^(qū)域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影響區(qū)域人口約1500萬人。項目建設為當地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1萬余個,為巴基斯坦培養(yǎng)起一批優(yōu)秀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項目采購的機械設備及材料也有效繁榮了沿線經濟,當地人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路寬了,車速快了,貨物的運輸增多了,生活越來越富裕了”。
項目通過先進工藝和環(huán)保方法節(jié)能降耗、保護環(huán)境,獲得了巴方政府授予的“環(huán)境保護突出貢獻獎”。中國建設者還持續(xù)幫助項目沿線政府和村民修路建橋、維修電站、改移河道消除水患,多次捐助當地學校和孤兒院,在巴基斯坦遭遇自然災害時也第一時間參與救災。
如今,在吉爾吉特城的入口,聳立著一座喀喇昆侖公路改擴建項目紀念碑,上面用中文、英文和烏爾都語簡要介紹了公路的情況,稱贊“該項目象征著中巴兩國之間全天候的友誼和兄弟之情”。凝結著兩代中國筑路工人的心血,煥然一新的喀喇昆侖公路蜿蜒于帕米爾高原的崇山峻嶺之間,為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生機與希望。
目前,喀喇昆侖公路運行狀況良好。原本每年只有4個月通行期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區(qū)得以全年順暢通行,極大方便了當地農產品的外運與原材料采購,促進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區(q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加強了中巴經濟聯(lián)系,成為巴基斯坦人民的“致富之路”“發(fā)展之路”。
我要反饋保存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