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久馬高速海子山特大橋主橋雙幅順利合龍 全線131座橋梁主橋全面合龍
2024-09-23 來源:四川新聞網 

  9月21日,由蜀道集團投資建設的久馬高速迎來重大工程進展,全線最后一座特大橋——海子山特大橋主橋雙幅順利合龍。至此,久馬高速全線131座橋梁主橋(合計52公里)全面合龍,為力爭2026年全線貫通奠定了堅實基礎。

  海子山特大橋主橋雙幅順利合龍

  海子山特大橋位于阿壩縣查理鄉(xiāng)境內,橫跨“V”型溝谷,久治端連接當柯3號隧道,馬爾康端順接海子山1號隧道。大橋左線全長733.51米,右線全長755.96米,主墩高71.9米,結構形式為簡支T梁+連續(xù)剛構,橋面距地面垂直距離最高達114.8米,約38層樓高,為全線第一高墩。

  海子山特大橋地處川西高原深山峽谷中,海拔3543米,年平均氣溫4攝氏度,極端最低溫-33.9攝氏度,年均有效施工工期僅6個月,高原高海拔和低氣溫環(huán)境給橋梁施工帶來巨大挑戰(zhàn)。參建各方通過不斷優(yōu)化完善施工工序方案,加大科技攻關,研發(fā)出了適合高原地區(qū)斷層破碎帶的新型復合式樁基后注漿工藝,有效提高了樁基的豎向承載和地基各地層的極限摩擦力,避免了樁周土體變形、松弛、開裂及混凝土固化時與土體之間形成的收縮裂縫。同時,為確保大橋順利合龍,引入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橋梁的位移、變形、應力、振動等結構狀態(tài)參數,以及溫度、濕度、風速等環(huán)境參數進行全方位、實時監(jiān)測,并結合氣象信息選擇最佳澆筑時間,確保混凝土在氣溫上升時以受壓狀態(tài)達到終凝,預防合龍段混凝土的開裂,確保了橋梁結構始終處于安全合理的狀態(tài),最終實現了海子山特大橋主橋雙幅順利合龍。

  海子山特大橋主橋雙幅順利合龍

  新聞多一點:

  久治至馬爾康段高速公路(簡稱久馬高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中G6北京-拉薩高速公路聯(lián)絡線德令哈至馬爾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全長219公里,橋隧比42%,總投資約302億元,起于四川與青海省界,經阿壩州阿壩縣、紅原縣至馬爾康市,是四川首條全線海拔超3000米的高原高速公路,川西北部首條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也是四川省首條被交通運輸部列為“高原生態(tài)環(huán)保”科技示范工程和“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的高速公路。

  2022年12月底,久馬高速阿壩段(川青省界至阿壩收費站)50公里建成試通車,結束了阿壩縣不通高速的歷史,率先實現川青兩省的高速公路連接。2024年3月底,久馬高速刷經寺段(中壤口互通至王家寨樞紐互通)48.5公里具備通行條件,預計2026年底全線貫通。

  項目建成后,對完善國家路網結構、構建四川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促進涉藏地區(qū)融入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區(qū)域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加快“大九寨”交旅融合空間布局、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推動民族團結、實現共同富裕,助推四川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外看:成都至川青邊界的通行時間將縮短為5個半小時,阿壩縣和紅原縣不通高速徹底成為歷史,涉藏地區(qū)交通便利性和可達性提高,沿線地區(qū)和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將進一步強化。對內看:項目將完善阿壩州"兩環(huán)六廊"大九寨交旅融合空間布局,加強不同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沿線居民出行、就業(yè)、醫(yī)療與教育等民生更有保障,礦產資源、農業(yè)資源、牲畜資源等利用更加便捷,地區(qū)居民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將得到極大提升。記者 周瓊

 ?。ㄊ竦兰瘓F供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